【普及:为何我国会存在两个历法呢】
时间:2014-11-12 09:33 阅读:1948 点赞:0 收藏 分享

九星批未来五年运 推广


【普及:为何我国会存在两个历法呢】

 

郑伟建博士/文

近日有朋友问郑博士:为什么我们要同时使用两个历(公历、阴历),而不直接使用一个历呢?为什么呢?

朋友们知道,在排测命理或在位理学中,通常以阴历来计算。

国际通用的历法是以一年太阳回归年为周期,谓之太阳历,故称为阳历,全球公用,故亦称为公历。是由西方国家传入我国的纪元方式,台湾人亦称为西历、西元。

中国传统的历法自夏朝始,称为夏历,是以月球绕地球一周为一个月,十二个月为一年,谓之太阴历,故称为阴历。中国的阴历配合了闰年及二十四节气,使得太阴历的年周期同步于太阳历。我国以农业立国,夏历的节气时令等与农业密切相关,故亦称为农历。换言之,阳历即是公历,阴历即是农历。

 

一、公历和阴历的区别

公历又称作阳历,夏历又称作阴历(农历)。 

其纪年:前者是地球围绕太阳360度(一周)为计量的;后者是以月亮围绕地球的12个圆缺为基准的。阳历和阴历每19年相差7个月(阴历月)。 

其实,我们的祖先早就掌握了阳历和阴历的基本规律。24节气就是阳历的天文基准,如:每年的冬至就在12月22日。所以说我们早就有了阳历的使用经验。 

那么既然我们的祖先已经知道了公历(阳历)的规律,干嘛还要使用阴历呢? 

1、我们的女性的生理周期是按照月亮的而运行的; 

2、地球上的潮汐周期也是按照月亮的轨迹而发生的: 

3、19年加7个月刚好两历统一……; 

4、中国人的伟大节日——春节,就是阴历的节日。 

所以,我国的两历制度应该是过去有、现在有、将来永远会有! 



 

以下是更详细的说法:

    1、阳历的来历  阳历即太阳历,也就是公历,它是国际通用的。我国自民国元年起采用阳历,为与我国旧有之历相对称,阳历又称“新历”。阳历以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定为一年。共365天5小时48分46妙。平年只计365天这个整数,不计尾数。阳历每年分12个月,大月31天,小月30天,2月只有28天。又规定7月以前,单月为大月,双月为小月;8月以后,双月为大月,而单月为小月。每年所余的5小时48分46秒,只至四年约满一天,这一天就加在第四年的2月里,这一年叫闰年,所以闰年的2月有29天。   

  2、阳历闰年的确定  一般来说,用4去除阳历的年份,能除尽的就是闰年,像1984、1988年等都是闰年。但是,因为阳历一年的确切天数应该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,比平年365天多出5小时48分46妙,四年一共多出23小时15分4秒。如果每四年一闰加一天的话,又多了44分56少,四百年差不多就会多加出3天来,所以,每四百年得扣去3天才行。故又订了一条补充规定:每逢阳历年份是整百的那一年,比如公元1800、1900、2000年等,能被400整除,所以不是闰年。但公元2000元又是闰年,因它的2月有29天。   

  3、阴历的来历  阴历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为一个月,共29天半。为了算起来方便,大月定做30天,小月29天,一年12月中,大小月大体上交替排列。阴历一年有365天左右,也没有平年闰年的差别。  阴历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,因而使得四季的变化在阴历上就没有固定的时间,它不能反映季节,这是一个很大的缺点。为了克服这个缺点,后来人们定了一个新历法,就是所谓阴阳台历。现在我国还在使用的夏历(也叫农历或阴历)就是这种阴阳合历。它跟阴历一样,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定做一个月,也就是大月30天,小月29天,可是它又用加闰月的办法,使得平均每年的天数跟阳历全年的天数相接近,来调整四季。阴历约每过二三年多有一个闰月。   

  4、阴历闰月的确定  至于阴历哪一个月,这就牵涉到了节气了。说一年有二十四节气,只是一种传统的说法,往细方面说,应该说一年有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。这十二个中气,哪个中气属于哪个月,是有规定的:雨水是正月的中气;春分是二月的中气;谷雨是三月的中气;小满是四月的中气;夏至是五月的中气;大暑是六月的中气;处暑是七月的中气;秋分是八月的中气;霜降是九月的中气;小雪是十月的中气;冬至是十一月的中气;大寒是十二月的中气。  

    至于十二个节气在哪几个月里,那就不一定。又阴历的一个月平均是29天半多一点,可是从一个中气到下一个中气的间隔却平均是30天半少一点。这样中气在阴历的月份里要逐月推迟1天光景,到一定的时间,中气就不在月中而移到了一个月的末尾,如果挨着的第二个月又是小月,很可能这个月就没有中气,因为下一个中气移到第三个月的月初去了。中间的这个没有中气的月份,就算是上个月的闰月。举个1998年的例子:阳历6月21日是阴历五月二十七日,这一天是夏至(五月中气);而阳历7月23日是阴历六月初一,这一天是大暑(六月中气),从阳历6月24日到7月22日的这个阴历里面(阴历五月完了以后的一个月)只有一个节气小暑,没有中气,这个月就算是闰五月。所以阴历闰哪一个月,是按一定规则由人定出来的,并不神秘。

 

         

二、农历(阴历)的文学修辞

    农历一月也叫正月,吴自牧在《梦梁录·正月》中说,“正月朔日,谓之元旦,俗呼为新年。”唐人苏味道在《正月十五夜》诗中描述:“火树银花合,星桥铁锁开。”正月又称端月,那是秦朝为避始皇之忌讳,正与嬴政的“政”谐音,故而把正月改为端月。《后汉书·冯衍传》中说:“开岁发春兮,百卉含英。”这里的“开岁”也是指农历一月。 

  “春色满园关不住,一枝红杏出墙来。”宋人叶绍翁的诗句中的红杏,花开二月故称杏月。又因二月为春季之中,所以又叫仲春。《尔雅·释天》说:“二月为如。”又据郝懿行义疏云:如者,随从之义,万物相随而出,如如然也。阴历二月因而又称如月。 

  春夏秋冬四季,三个月为一季,春季中排行老三,因此把三月叫做季月。“桃花尽日随流水,洞在清溪何处边”。唐人张旭描写的景致为暮春季节,落英缤纷,好似溪水流霞,于是三月的别称又为桃月。此外三月还有晚春、暮春、蚕月等别称。 

  农历四月为麦子成熟的时候,《礼记·月令》说:“ 孟夏之月 麦秋至。”蔡邕在《月令章句》解释为:“百谷各以其初生为春,熟为秋,故麦以孟夏为秋。”四月便称麦月。从季节气候而言,四月为梅雨季,时值梅子黄熟,阴雨时间较长,唐柳宗元所作《梅雨》云:“梅实迎时雨,苍茫值晚春。”所以把四月叫作梅月。四月的别称还有叫余月。《尔雅·释天》说:“四月为余。”郝懿行义疏云:“四月万物皆生枝叶,故曰余。余,舒也。” 

  农历五月最常用的别称为仲夏,它排行夏季之中。本月五日为端午节,旧时农家用菖蒲叶与艾叶等扎悬于门首,用以驱邪,因称五月为蒲月。《尔雅·释天》说:“五月为皋。”郝懿行义疏解释为,“皋者, 同高也 高者上也,五月阴生,欲自不而上,又物皆结实,……。”故五月又称为皋月。 

  “荷叶罗裙一色裁,芙蓉向脸两边开。” 唐代王昌龄的《采莲曲》 这出污泥而不染的莲篷,在暑月为人们带来阵阵凉意,故把六月称为荷月。在《易·系辞上》说,“日月运行,一寒一暑。”又有六月叫做暑月之说。此外,还把六月称为季夏、焦月、溽暑等,如在《礼记·月令》上有“孟夏之月其臭焦。”“季夏之月土润溽暑,大雨时行。” 

  秋季的头一个月谓新秋。古时,瓜果成熟也在秋天,“米谷豆子,秋收冬藏”,把七月叫做瓜月。有一种兰花在初秋开放,故又把七月称为兰秋和秋月。 

  秋季的八月居中,谓之仲秋。《尔雅·释天》中云:“八月为壮。”郝懿行义疏解释说,“壮者,大也。八月阴大盛,《易》之大壮,言阳大盛也。”故称八月为壮月。“桂子月中落,天香云外飘。”唐人宋之问把月中的桂花飘香都吹落人间了,何况乡间山歌里唱道:“八月里来桂花香”,民间又把八月称为桂月。 

  “青女素娥俱耐冷,月中霜里斗婵娟。”李商隐把主霜雪的女神青女绰约仙姿描写得美妙绝伦,其摄入魂魄的精髓便是经得起严寒考验的特性。九月的别称除了霜月外,还有季秋、菊月、朽月等。黄巢的《菊花》诗歌吟:“待到秋来九月八,我花开后百花杀。冲天香陈透长安,满城尽带黄金甲。”而把九月称为朽月,虽无处考证,或许是因有的草木入冬后衰老、枯落之故。 

  农历十月的别称有:初冬、开冬、露月、良月等。《尔雅·释天》中说:“十月为阳。”郭璞的注解为:“纯阴用事,嫌于无阳,故以名玄。”《后汉书·马融传》说:“至于阳月,阴慝害作,百草毕落。”乡间开冬之后,旧时娶亲嫁女等操办喜事便选在入冬,此时收成已毕,正值农闲,良辰美景多可入选。 

  《礼记·月令》:“ 仲冬之月 命之曰畅月。”郑玄的注解为“畅,犹充也。”因此农历十一月的别称为畅月。孔颖达还注解为:“言名此月为充实之月,当使万物充实不发动也。”而孙希旦的集解是,“畅,达也。时当闭藏而畅达之,故命之曰畅月,言其逆天时也。”冬季之中,按序列也把十一月叫作仲冬,此外还有幸月、葭月、龙潜月之说,无可考。 

  “墙角数枝梅,凌寒独自开。遥知不是雪,为有暗香来。”宋王安石的咏梅诗,已把寒冬梅花倔强的风骨和报道春之将至的信息描写得恰到妙处。从周代开始,古人把阴历十二月作为腊祭的日子,以狩猎禽兽祭先祖。据《荆楚岁时记》:“十二月八日为腊日。”杜甫《腊日》诗云:腊日常年暖尚遥,今年腊日冻全消。到了秦朝时将十二月定为腊月,以后沿袭之。自古以来,农历十二月为冰天雪地的代名词,故又称之为冰月、严月。 



 

三、农历(阴历)的别称

1、月份的别称 (通俗版) 

一月: 正月 端月 初月 嘉月 新月 开岁 陬月       

二月: 丽月 杏月 花月 仲月 仲春 酣月 如月       

三月: 桃月 绸月 季月 莺月 晚春 暮春         

四月: 阳月 麦月 梅月 纯月 清和 初夏 余月       

五月: 蒲月 榴月 郁月 呜蜩 天中 仲夏 皋月       

六月: 荷月 焦月 署月 精阳 溽暑 季暑 且月       

七月: 瓜月 巧月 兰月 兰秋 肇秋 新秋 首秋 相月     

八月: 桂月 仲商 竹春 正秋 仲秋 壮月         

九月: 菊月 暮商 霜序 朽月 季秋 玄月 青女月 三孟秋     

十月: 良月 露月 初冬 开冬 阳月 冬 飞阴月       

十一月: 畅月 葭月 仲冬 幸月 龙潜月           

十二月: 冰月 腊月 严月 除月 季冬 残冬 末冬 嘉平 穷节 星回节 

 

2、月份的别称 (复杂版) 

一月:正月、元月、端月、孟月、征月、初月、嘉月、三微月、陬(zou)月、孟春、开岁、发岁、献岁、芳岁、华岁、早春、春王、孟阳、孟陬、首阳、新正、夏正、三之日、青阳、三阳、初春、始春、元春、大簇、首春、元阳、正阳、寅月、泰月。 

二月:杏月、丽月、花月、令月、如月、仲春、酣春、仲阳、竹秋、四之日、中和、花潮、夹钟、大壮、卯月。 

三月:桃月、桐月、蚕月、季春、末春、暮春、晚春、杪(miao)春、莺时、桃浪、雩(yu)风、樱笋时、上已、寒食、三春、阳春、故洗、央月、辰月。 

四月:梅月、麦月、仲月、阴月、乏月、麦秋月、清和月、余月、槐月、孟夏、初夏、维夏、槐夏、麦候、麦序、纯阳、正阳、朱明、麦秋、仲吕、乾月、槐序、已月。 

五月:榴月、蒲月、恶月、皋月、午月、仲夏、天中、郁蒸、小刑、鸣蜩(tiao)、满月、端阳、端月、蕤(rui)宾。 

六月:荷月、季月、焦月、暑月、溽月、且月、伏月、季夏、精阳、徂(cu)署、荔月、天贶(kuang)、林钟、遁月、未月。 

七月:兰月、瓜月、凉月、巧月、相月、桐月、霜月、孟秋、初秋、上秋、首秋、早秋、新秋、瓜时、兰秋、肇秋、中元、夷则、否月、申月。 

八月:桂月、壮月、仲秋、仲商、正秋、中秋、桂秋、竹小春、南吕、酉月。 

九月:菊月、朽月、玄月、亥月、青女月、季秋、凉秋、三秋、杪秋、穷秋、暮秋、晚秋、季商、暮商、霜序、重阳、菊秋、无射、菊序、元月、剥月、戍月。 

十月:良月、小春月、阳月、孟冬、开冬、上冬、初冬、小阳春、梅月、阳春、应钟、坤月、亥月。 

十一月:葭(jia)月、龙潜月、畅月、辜月、子月、复月、仲冬、一之日、霞月、冬月、长至、黄钟。 

十二月:冰月、除月、腊月、蜡月、严月、涂月、嘉平月、季冬、末冬、暮冬、杪冬、残冬、穷节、星回节、二之日、清祀、寒冬、大吕、严冬、临月、岁杪、丑月。 
 

3、农历四季的别称 

春季:阳春、艳阳、淑节、青春、阳节、青阳 

夏季:三夏、朱明、九夏、炎夏、朱律、清夏 

秋季:凄辰、金天、三秋、商节、素节、白藏 

冬季:安宁、冬辰、岁余、九冬、无序、严节 

 

4、以花命名的农历各月份的诗意别称 

正月——柳月 银柳插瓶头,又称柳月 

二月——杏月 杏花闹枝头,又称杏月 

三月——桃月 桃花粉面羞,又称桃月 

四月——槐月 槐花挂满枝,又称槐月 

五月——榴月 石榴红似火,又称榴月 

六月——荷月 荷花满池放,又称荷月 

七月——巧月 凤仙节节开,又称巧月 

八月——桂月 桂花遍地香,又称桂月 

九月——菊月 菊花傲霜雪,又称菊月 

十月——阳月 芙蓉显小阳,又称阳月 

十一月——葭月 葭草吐绿头,又称葭月 

腊月——梅月 梅花吐幽香,又称梅月 

 

5、农历各月份的又一别称 

正月:孟春、寅月、嘉月、首阳、献岁、早春、元月、端月、华月、夏正、冠月、新正 

二月:建卯、夹仲、丽月、酣春、花朝、仲春、花月、杏月、竹秋、火壮、中春 

三月:季春、姑先、桃月、辰月、莺时、末春、蚕月、桐月、秒春、桃浪 

四月:槐序、孟夏、麦春、乾月、除月、麦候、建巳、中吕、朱明、正阳 

五月:建午、炎月、天中、午月、幕月、仲夏、蒲月、郁蒸、小刑、鸣蜩 

六月:季夏、林钟、征暑、荷月、遁月、精阳 

七月:早秋、兰秋、首秋、建中、上秋、相月 

八月:仲商、中秋、壮月、桂月、仲秋、南宫 

九月:朽月、霜序、菊月、暮秋、无射、咏月 

十月:良月、子春、孟冬、初冬、坤月、吉月 

十一月:建字、葭月、畅月、复月、黄钟、寒月 

十二月:建丑、严月、腊月、嘉平、残月、冰月 

 

 

四、我国历法的延伸知识

在世界上中国是最早发明历法的国家之一,它的出现对中国经济,文化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。农历,中国传统历法之一,也被称为"阴历"、"殷历"、"古历"、"黄历"、"夏历"和"旧历"等。农历属于阴阳历并用,一方面以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为一"月",平均月长度等于"朔望月",这一点与阴历原则相同,所以也叫"阴历";另一方面设置"闰月"以使每年的平均长度尽可能接近回归年,同时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,因此农历集阴、阳两历的特点于一身,也被称为"阴阳历"。至今几乎全世界所有华人以及朝鲜半岛和越南等国家,仍旧使用农历推算传统节日如春节、中秋节、端午节等节日。

智慧的中国人在经年的劳作中发明了历法和节气。相传,在很久以前,有个名字叫万年的青年,有一天,他上山砍柴的时候,因为太阳晒得太热,坐在树荫下休息。突然,地上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。回家之后,他就用了几天几夜设计出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。可是,当天阴有雨或有雾的时候,就会因为没有太阳,而影响了测量。后来,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了他的兴趣,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。天长日久,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,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遍。

当时的国君叫祖乙,天气的不测,也使他很苦恼。万年听说后,忍不住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国君,对祖乙讲了日月运行的道理。祖乙听后龙颜大悦,觉得很有道理。于是把万年留下,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,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。祖乙对万年说:「希望你能测准日月规律,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,创建历法,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。」

冬去春来,年复一年。后来,万年经过长期观察,精心推算,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。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,已是满面银须。国君深为感动,为纪念万年的功绩,便将太阳历命名为「万年历」,封万年为日月寿星。

人类根据太阳,月球及地球运转的周期制定了年、月、日,和顺应大自然与四季的春夏秋冬的法则,从而形成了历法。中国古代的历法有三种,阳历,阴历和阴阳合历。阳历也叫太阳历;阴历也叫太阴历,月亮历;阴阳合历,也就是俗称的农历。其中的阴阳合历一直沿到今天。为甚么农历可以沿用到今天呢?

在今天看来,当时历法的产生,是中国古人为了掌握农务的时候(简称农时),长期观察天文运行的结果。中国的农历之所以被称为阴阳合历,是因为它不仅有阳历的成份,又有阴历的成份。它把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规则合为一体,作出了两者对农业影响的终结,所以中国的农历比纯粹的阴历或西方普遍利用的阳历实用方便。农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,它的准确巧妙,常常被中国人视为骄傲。

   


 

38.8元起塔罗占星微信:xwkefu888 推广

阅读(1948) 点赞(0)

评论

    为您推荐
    加载更多内容

    精华阅读

    亲!关注公众号免费看盘哦